l 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均匀,从总体上控制整个采样区,避免在堆过肥料的地方和田埂、沟边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l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
l 一个混合土样以取1kg左右为宜,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
四分法
l 采集水稻土或湖沼土等烂泥土样时,四分法难以应用,可将所采集的样品放入塑料盆中,用料棍将各样点的烂泥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的样品。
l 采集的样品放人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具一张,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土壤名称、编号及采样人等,同时做好采样记录。
02土壤剖面样品采集:
在能代表研究对象的采样点挖掘1mx1.5m左右的长方形土壤剖面坑,较窄的一面向阳作为剖面观察面。挖出的土应放在土坑两侧,而不放在观察面的上方。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根据剖面的土壤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及植物根系分布等,划分土层按计划项目逐项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然后自下而上逐层采集样品,一般采集各层最典型的中部位置的土壤,以克服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每个土样质量1kg左右,将所采集的样品分别放入样品袋,在样品袋内外各具一张标签,写明采集地点、剖面号、层次、土层深度、采样日期和采样人等。
03土壤诊断样品采集:
为诊断某些植物(包括作物)发生局部死苗、失绿、矮缩、花而不实等异常现象,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土壤某些成分进行分析,以查明原因。一般应在发生异常现象的范围内,采集典型土壤样品,多点混合,同时,在附近采集正常土样作为对照。
04土壤盐分动态样品采集:
为了解土壤中盐分的积累规律和动态变化,须进行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此类样品的采集应按垂直深度分层采集。即从地表起每10cm或20cm划为一个采样层,取样方法用“段取”,即在该取样层内,自上而下,全层均匀地取土。调查盐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特点时,用“点取”,即在各取样层的中部位置取样。
05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样品采集:
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状,须用原状土样,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采取。采取土壤结构性的样品,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应在不粘铲、经接触不变形时分层采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变形,尽量保持土壤的原状,如有受挤压变形的部分要弃去。土样采集后要小心装人铁盒。其他项目土样根据要求装入铝盒或环刀,带回室内分析测定。
二、处理
土壤新鲜样品处理: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分析,挑出样品内的石块植物残体等侵入物,并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混匀后将样品按指标分装。新鲜样品一般不宜储存,如需暂时储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固定。
土壤风干样品的处理: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样品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人体。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放入样品瓶中备用。瓶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要妥为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并避免酸碱气体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以备查询。少数有价值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三、运输
新鲜样品:将样本保存自封袋(或离心管等),扎紧袋口,并使用油性记号笔填写样本编号;样本外部用缓冲膜包裹,防止直接接触干冰引发结冰;选择厚度不低于3cm的泡沫盒,底部先放入一部分干冰根据寄送距离与时间,选择合适大小的泡沫盒与合适量的干冰并密封。
风干样品:建议样品用自封袋、离心管包装,纸箱常温寄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